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30-1932年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化学系。海洋化学系始建于1959年,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分别于1982年和1986年建立全国第一个海洋化学硕士点和博士点,于1993年和2002年分别被批准成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1997年成为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通过国家“211工程”“九五”重点建设验收。1993年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999年和2004年两次评估优秀。2001年“海洋精细化学品实验室”被批准为青岛市重点实验室。“海洋物理化学实验室”是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004年,海洋化学学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被列入山东省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2005年“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实验室”被列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单位。“海洋材料与防护技术”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6年获准立项建设)。化学(海洋化学)专业2006年被山东省评为特色专业;应用化学学科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海洋化学学科也是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主要组成部分。四十年来,本学科先后培养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经、俞志明、杨桂朋等为代表的一批海洋化学学科带头人,培养的如在美国的赵美训博士、蔡卫君博士、孙铭一博士、苗世昌博士等一大批毕业生,在海洋化学和环境科学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本学科在我国海洋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具有鲜明特色和明显的综合优势。

本学科现有教职工93名,其中教师60名,正副教授40名,博士生导师21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82%,本学科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高水平的海洋化学专家和国内外知名学者(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首批“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杨桂朋)领衔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较为合理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团队。目前本专业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1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5人。

本院培养了国内80%的海洋化学博士,他们工作在国家各个涉海机关及海洋研究单位的教育、科研第一线,有不少人走上了领导岗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海洋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院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工作和道德素质培养,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先进单位,历届学生中,中共党员占本班学生总数的40%以上。平均每班四年中获得各种荣誉称号的学生20人次左右。在2001年的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陈建秋、段刚等同学分别提供的5件作品,获全国二等奖一项,山东省特等奖二项;2003年获全国三等奖一项,山东省特等奖一项。单卓然、曾秋妹等同学分别研究的“双浮体-棘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实用新型)”、“新型金属清洗剂配方”、“新型海洋温差能发电装置(实用新型)”等项目共获六项国家专利。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化学(海洋化学)专业在整体上保持了国内领先水平,特别是在化学与海洋科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的交叉和渗透方面,特色明显。2001年以来,学院老师共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908”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攻关,以及各类省部、市级科技攻关和科技计划项目百余项,总经费近三千万元;发表科研论文5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近200篇;取得发明专利15项,出版专著十余部。本专业教师在本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其中部分研究领域进入了世界前沿,在高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本学科领域在海洋物理化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海洋污染生态化学、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化学、海洋腐蚀化学、海洋精细化学品化学等研究领域都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本院突出化学与海洋科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特色,有一批卓有成就的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专家,拥有先进的教学、实验仪器。东方红2号调查实习船每年为本科生提供海洋学和海洋化学海上实习,使培养的学生可以很快适应涉海单位的工作,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人才培养坚持不断强化海洋优势、坚持理工结合的办学方向,重基础、强实践,培养适应社会和发展需求的宽口径创新型人才。